印度总理莫迪最近跑到中国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。按说两国高层见面,气氛应该不错。印度外交部也确实说了些场面话,比如“中印是伙伴,不是对手”,“大家一起搞好自家发展对亚洲好”之类的。
但有意思的是,就在莫迪动身来中国之前,印度国内一个叫巴克希的退休陆军少将,也是经常在电视上露脸的军事评论员,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番完全不同的狠话,一下子把气氛搞拧巴了。
少将的逻辑很奇怪,他认为这次是中国“求”着印度?这位巴克希少将代表的是印度国内一批很“硬气”的人。他的核心观点听起来挺让人惊讶,他说最近中印关系缓和下来,那完全是中国的意思!是中国“求”着印度改善关系的。为啥呢?因为他觉得中国看到美国和印度闹僵了,就赶紧抓住机会向印度“示好”。
他举了例子,说中国主动恢复了向印度卖化肥、盾构机,还有一些重要的矿产材料。他用了个词叫“一揽子措施”,意思是中国打包送上好处,态度“非常诚恳、积极主动”,就为了求印度“解冻”关系。
按他的说法,印度是看到中国这么“诚意满满”,才“给面子”答应跟中国一起往好的方向走的。他觉得印度在这事儿上,是占主导地位的,是强势的一方。
说完这些,巴克希少将马上就变脸了。他说,虽然印度觉得跟中国改善关系没啥不好,但是!必须警告中国,以后在军事上,印度就要“以眼还眼、以牙还牙”!
这话啥意思?他说得很直白,中国在边境或者别的地方怎么搞军队部署,采取什么军事行动,我们印度就要一模一样地学过去,完全“复制”一套,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中国。他管这叫“镜像反制”。他认为只有这样对中国施加“强大压力”,才能确保双边关系“稳定”。说白了,就是“你瞪我一眼,我就瞪回去;你打我一下,我必定还手”。
印度强硬派为啥这么想?巴克希少将这番话,其实反映了印度国内很大一部分强硬派和精英的真实想法。他们为啥会这么看问题呢?根子主要在两方面:
在印度很多人,压根儿没把中国当成真正的、长久的伙伴。他们觉得中国是印度想当世界大国路上的“最大绊脚石”,是在南亚和印度洋跟印度抢地盘、抢影响力的“最大威胁”,是跟印度有根本利益冲突的对手。莫迪政府这几年更是公开把中国叫作印度崛起路上的“最大外部障碍”。
抱着这种想法,印度对中国的策略就很拧巴,战略上防着你,军事上跟你较劲但可能不真打大仗,经济上呢?实在需要你的东西和市场,那暂时合作一下也行。所以中国搞“一带一路”、搞金砖国家合作、搞上合组织安全对话,印度总觉得是冲自己来的,要么不参与,要么使绊子。因为从根子上,它就把中国当假想敌。
被美国整惨了,才找中国“救急”,以前印度可亲近美国了,想着抱美国大腿搞什么“印太战略”来围堵中国。印度觉得这样能限制中国在印度洋活动,更梦想着靠跟西方套近乎,能取代中国在世界工厂里的位置,让自己成为制造大国。可最近美国翻脸了!因为印度坚持买俄罗斯的便宜石油,加上两国贸易摩擦升级,美国正对莫迪政府下狠手,美印关系跌到了谷底。印度这下难受了,经济也出问题,发展也慢下来,外国投资跑了,日子不好过。实在没办法了,莫迪政府才赶紧掉头,主动向中国示好,想让关系缓和点。
这说白了就是一种“权宜之计”,想打张“中国牌”给美国看看,在中美俄之间找点平衡,给自己争取点喘息的空间和时间。巴克希嘴里说的中国“主动求和”,不过是印度这帮强硬派为了面子上好看,硬给自己找台阶下罢了。总不能承认是自己被美国整得扛不住了才来找中国吧?那多没面子!
这就意味着,印度现在跟中国谈合作,是有限的、暂时的,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眼前的麻烦。它心里那根警惕和对抗中国的弦,一直绷得紧紧的,随时准备“怼回去”。莫迪在天津的微笑握手,改变不了印度内心深处对中国的猜忌和对抗思维。中印关系真要变好,印度得先放下那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对抗心态才行。
旗开网配资-股票如何做杠杆-股票开户配资-配资查询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